污水特性:高污染負荷的處理挑戰?
屠宰污水源自宰前沖洗、脫毛、解體、內臟清洗等工序,呈現 “三高” 特征:有機物濃度高,化學需氧量(COD)可達 1500-3000mg/L,含大量血液、油脂、碎肉;懸浮物多,毛發、碎屑、泥沙等雜質易堵塞設備;氨氮與病原體含量高,氨氮濃度 50-150mg/L,且攜帶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微生物。此外,污水水量波動大,高峰期集中在屠宰時段,增加處理難度。?
預處理:污染物初步分離?
預處理是關鍵的前端環節,通過物理和物化手段降低污染物濃度。粗格柵攔截毛發、內臟碎屑等大顆粒雜物,細格柵進一步分離細小懸浮物;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去除泥沙;隔油池或氣浮設備分離油脂,氣浮法通過微小氣泡附著油脂實現快速上浮分離;調節池均衡水質水量,調節 pH 至中性,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。部分工藝還會增加混凝沉淀,投加聚合氯化鋁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,去除膠體和細小懸浮物。?
生物處理:降解核心污染物?
生物處理采用厭氧 – 好氧組合工藝,分解有機物并脫氮除磷。厭氧處理常用 UASB(升流式厭氧污泥床)或水解酸化池,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,降低 COD 并產生沼氣,去除率可達 60%-80%;好氧處理通過生物接觸氧化法、MBR(膜生物反應器)或活性污泥法,進一步降解剩余污染物,氨氮去除率達 70%-90%;A/O 或 A2/O 工藝則通過厭氧、缺氧、好氧交替,同步實現脫氮除磷,總氮去除率 60%-80%,總磷去除率 70%-90%。?
深度處理:保障水質達標?
深度處理確保出水滿足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。過濾單元采用石英砂、活性炭或超濾膜,去除殘留懸浮物和有機物;消毒環節使用紫外線、臭氧或二氧化氯,殺滅病原體;針對色度較高的污水,可增加吸附或化學氧化工藝。經深度處理后,出水 COD、氨氮、懸浮物等指標顯著降低,達到《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13457)或回用標準,如用于廠區沖洗、綠化灌溉等。?
污泥處置:實現無害化處理?
預處理和生物處理產生的污泥需妥善處置。污泥先進入濃縮池降低含水率,再通過板框壓濾機、帶式壓濾機脫水,使含水率降至 60%-80%;脫水后的污泥可與厭氧處理產生的沼渣混合,經堆肥發酵制成有機肥;若污泥中重金屬超標,則需進行穩定化處理后安全填埋,避免二次污染。?
方案優勢:高效經濟的處理模式?
該方案具備多重優勢:其一,針對性強,通過 “分質處理” 理念,有效去除屠宰污水中的特征污染物;其二,處理效率高,COD 去除率超 90%,氨氮去除率達 85% 以上,出水穩定達標;其三,資源回收潛力大,分離的油脂可加工為工業用油,厭氧沼氣可發電或供熱;其四,適應性廣,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屠宰規模定制,適合大中小型屠宰場;其五,運行成本可控,通過沼氣能源回收、污泥制肥等方式降低整體處理成本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