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結構
煤礦礦井污水處理微砂沉淀池采用一體化集成設計,由混合反應區、絮凝吸附區、沉淀分離區、污泥濃縮區和微砂循環系統構成。混合反應區配備高強度攪拌裝置,確保礦井污水與聚合氯化鋁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藥劑快速均勻混合;絮凝吸附區引入微米級石英砂,作為懸浮物吸附載體;沉淀分離區設有斜管填料,增大沉淀面積;污泥濃縮區對沉淀污泥進行壓縮減量;微砂循環系統通過水力旋流器和螺旋洗砂機,實現微砂的高效回收與重復利用。?
二、工作流程
礦井污水首先進入混合反應區,在機械攪拌作用下與藥劑充分接觸,使水中懸浮物初步凝聚;隨后流入絮凝吸附區,微砂與絮體緊密結合,形成密度更大、沉降性能更佳的 “微砂 – 絮體” 復合物;進入沉淀分離區后,借助斜管填料的淺層沉淀原理,復合物快速沉降至池底,上清液通過集水槽排出;沉降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絮凝吸附區補充微砂,剩余污泥進入污泥濃縮區脫水處理;清洗后的微砂則通過微砂循環系統重新投入使用,形成閉環處理流程。?
三、技術優勢
相較于傳統沉淀工藝,煤礦礦井污水處理微砂沉淀池優勢顯著。其一,處理效率高,可在 15 – 30 分鐘內完成固液分離,是傳統工藝的 1/3 – 1/2,有效應對礦井污水水量大、水質波動大的特點;其二,去除效果好,對懸浮物(SS)的去除率超 95%,對重金屬、膠體等污染物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;其三,占地面積小,同等處理規模下占地減少 60% – 70%,適應煤礦井下或地面有限的空間條件;其四,運行成本低,微砂循環利用率達 95% 以上,大幅降低藥劑消耗和污泥處理費用。?
四、應用場景
該設備在煤礦污水處理中應用廣泛。在井下排水處理環節,可快速凈化含大量煤粉、巖粉的礦井水,為井下設備冷卻、降塵回用提供達標水源;在地面污水處理廠,作為預處理或深度處理單元,有效降低后續生化處理和回用處理的負荷;此外,針對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礦井水、高礦化度礦井水,結合中和、軟化等工藝,微砂沉淀池可實現污染物的高效去除,助力礦井水達到《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,滿足排放或回用要求。?
五、維護要點
日常維護需重點關注微砂管理與設備清潔。定期監測微砂濃度,及時補充損耗的微砂;清理刮泥機、螺旋輸送機等部件,防止污泥結塊堵塞;檢查微砂循環系統的水力旋流器、洗砂機運行狀態,確保微砂清洗效果;同時,根據水質變化調整藥劑投加量,定期對設備進行防腐防銹處理。通過科學規范的維護管理,可確保微砂沉淀池長期穩定運行,持續高效處理煤礦礦井污水。?